天河区工业经历了5年前的高速增长时期,在新千年进入了成熟发展、等级提升的新阶段,产业结构不断的完善,行业类别极大的丰富,区域的整体科技含量日益提高。天河区作为广州市的中心城区,CBD圈的核心区,其角色与功能定位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近年来天河的经济实力得到极大的增强,第三产业、特别是商业、服务业迅猛发展,区内工业也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潮制订了新的发展路向,进行了有效的升级,造就了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全新的支柱行业,高新科技更为其发展提供了源源的动力。伴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深化,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目标的日益明确,天河区工业需要根据新局面、新形势进行理性的定位,综合考量周边地区工业比较优势的趋势变化,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新洗牌,以便对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合理的调整,以促进天河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天河区工业发展现状
纵观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2002年天河区地域内共有工业企业1543个,同比(对比第一次基普资料,下同)增加5.59%;其中法人单位1433个,同比减少0.28%;产业活动单位209个,同比增长77.12%。从1997至2002年,全区新开业经营的工业企业累计794家,平均每年新开业132家。
(一)旧有的成长烙印正渐渐淡化,全新的工业布局正加速形成。
目前,全区在地统计的1433个工业法人单位中,原沙河和东圃两镇共有628家,占全区总量的44.66%,同比下降了15.70%,比重下降了7.22个百分点。相比而言,街道工业的两极化趋势明显,车陂、天园、员村、棠下、五山、兴华等6个街道合计有工业法人单位611家,比重为43.66%,与两镇的工业企业总量相若。而石牌等其他8个街道的工业总量不断地下降,比重仅为11.87%。相比过去的由西向东和向北扇状延伸的工业经济地理格局,目前天河工业的整体布局呈现出东强西弱、北强南弱的势态,形成了一个从东南到西北的90度的工业环。
现有格局客观上摆脱了工业发展初期缺乏规划和集中度、产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现实,从整体规划层面给予了天河工业发展升级的空间,主要体现在:
1.沙河和东圃两镇由于拥有相对充足而低廉的土地资源,为工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客观上保证了这里工业的相对稳定。而车陂、兴华两个街道是从原有两镇划分出来的,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两镇的工业发展格局,同时由于其街道创办的工业园区运营良好,交通便利,从内在促进了街道工业的发展。他们共同构成了天河区工业环的外围部分。
2.五山和员村两街处于相对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天河区范围内国有企业,中央、省、市属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随着天河区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以及国有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强,这里的工业企业必将顺应市场的竞争潮流,或向外围迁移,挪出城市发展的空间,或转变职能,向环保型工业发展。
3.天河科技园的东郊工业园区和华景园区分别坐落在天园街和棠下街,结合原有街道发展的黄洲工业区、棠下工业区、邮电板块,组成了天河工业环的核心部分,并对天河工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辐射效应。这里的企业科技水平较高,极大的带动了天河工业现代化,科技化的进程。
(二)加工组装型向高科技附加型过渡,行业升级趋于完善。
工业按行业来分类可分为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煤气及水供应业3大类,其下又分共39个中类。2001年的第二次基普资料显示,天河区的工业含盖3大门类,共有30个工业行业中类,占广州市总量的76.92%。其中,天河区工业是以制造业为主导,共有制造业法人单位1397家,占全区工业总量的比重为99.36%,同比略微上升0.61个百分点。采掘业由于受到土地环境资源的限制,内因和外因均制约其在天河地域内的发展,因而经过市场化的竞争过程,现只剩下3家非金属矿采选业企业,同比下降了78.57%。而随着天河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增长,城市职能的复杂化及多元化,电力煤气及水的需求大幅度的增加,所以电力煤气及水供应业企业也相应的增加了一倍,现有10家法人单位。
下面将从行业中类的角度对天河区的工业进行分析:
1.从企业个数在行业中类的分布来看,行业间的差距较为明显。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拥有最旺盛的生命力,内因由于其科技含量高,自我发展潜力充足,外在有天河科技园提供了优良的经营环境,所以行业增长快速,现有法人单位170家,占天河工业总量的12.09%,为全区各工业行业之冠。天河区人口的增加、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单位或者个人拥有车辆极大的膨胀,客观上使得区内对汽车维修服务的需求也相应的增加。所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得到数量的大幅增长,拥有147家企业,占比重为10.52%。化学原料及化学药品制造业由于引进了新技术、新方法,行业的科技含量得到一定的提升,行业的规模极大的扩充,现有法人单位134家,占比重为9.59%。以下根据企业数量对行业进行排名,前8名行业列表如下:< BR>
行业类别法人单位数比重%名次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74 12.17 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47 10.52 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34 9.59 3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08 7.73 4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95 6.80 5
金属制品业91 6.51 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80 5.73 7
塑料制品业72 5.15 8
2.从企业经济实力的分布来看,行业的两极化十分明显。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药品制造业为区的新兴行业,经济活动非常的活跃,技术革新改造与新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较短,因而成为了天河工业的龙头行业,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两个行业的实收资本和全年营业收入均高于其他行业,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凌厉的上升势头。而服装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等属于加工组装型企业,过去这类“三来一补”企业为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功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该类企业已经不适应天河的环境变化,应逐步地向都市型工业过渡,以配合广州城市发展的需要,寻找自身的生存空间。
3.天河区没有涉及的工业行业中类共有10个,其中采掘业5个,制造业4个,电力煤气及水供应业1个。天河区由于没有自己的矿产资源,所以采掘业这类对资源破坏相对比较严重的行业不适合在天河的发展,与城市中心城区的地位也不相符,所以日渐式微是完全符合市场规律的。制造业同样是存在这样的状况,但是缺乏了煤气生产和供应业对天河市民生活质量就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引导煤气的供应,以迎合群众生活需求是以后努力的方向。这样,天河工业行业的搭配将更加的科学与合理,更能提升区域的竞争优势。
(三)企业从劳动力密集向资金密集转变,运作模式日益向国际化靠拢。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由于劳动力的相对低廉,吸引了大量的港澳台、外商到珠三角设立工厂,推动了天河工业的发展。随着中国整体经济水平的上升,东南亚经济危机导致的劳动力价格的下降,致使我们失去了这方面的比较优势。回顾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历程,都不可避免地经历从劳动力密集向资金密集的过渡。近年来天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出台,加强了天河企业的忧患意识,加快了自我更新改造的步伐。天河工业的整体态势已从相对的劳动力密集向相对的资金密集过渡,主动地与国际先进的经营模式接轨,体现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势头。目前,天河工业从业人员总数为7.88万人,同比下降了33.40%;而企业的实收资本总额为103.94亿元,同比增加了68.44%。现在整个世界工业发展的态势已经趋于大规模机械化,大量的资金用于高科技研究。天河工业劳动人口的下降,以及实收资本的大幅增加,恰好反映了我们的企业已经屏弃了过去的旧有的经营模式,大量的投入资金进行科学技术研究,从内在发掘潜力,以适应入世所带来的冲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被无数次证明是当前市场竞争的第一要素。当前在国际经济领域,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先进技术的研发利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就能在同业间处于有利的地位。和天河区的其他产业相比,工业这方面的改革更是走在了前头。
二.现在天河工业的特点。
(一)从沿路经济发展到规模经济、园区经济(东郊工业园、金山大厦、华景园区、高唐)。二者泾渭分明,园区以高新为龙头,技术密集型;区外以原有两镇地域为核心,劳动密集型。
在1996年全国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的时候,天河区工业处于蓬勃增长的阶段,企业总数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共有工业企业1555家,新增的工业企业有如雨后春笋般在天河区范围内茁壮成长。当时的工业主要密集在原东圃镇和沙河镇地区,带有明显的“沿路”布局特点,形成了由西向东和向北扇状伸延的明显工业经济地理格局。这样的格局主要是以镇村的土地优势发展起来的,以加工组装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往往其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发展壮大的潜力不足。
1997年,原广州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划入天河区的统计范围,并改名为“天河科技园”。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品牌效应与天河区发展高科技的政策路向相辅相成,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到天河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原有的天河工业企业自身的科技改造、自我增值,在整个区域范围内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益。有见及此,天河区政府于1999年依托天河科技园的产业基础和优势,组建了广州天河软件园。1999年12月,广州软件园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2001年6月22日经国家计委批准为全国十大重点软件产业基地之一。
(二)从经济总量的增长发展到经济水平的升级,从简单的来料加工发展到发展高新技术革新。原来的旧体制下的乡镇企业在天河区的发展已经到了极限,到了急需改革,更新体制的时候了。低廉的地价,大量的土地厂房有待开发,造就了劳动密集型企业早期在天河的辉煌。但是,随着广州城市化的进程,天河作为广州CBD圈构建计划的实施开展,在区政府的有效引导下,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天河寻求发展。伴随的地价的抬高,区域竞争力的增强,天河工业框架也随之更新换代。
三.天河工业的地位及走势。
(一)天河发展工业的外部环境。
1.天河作为CBD圈的核心,发展工业是有其适用范围的。在发展工业的时候,要特别注重与其他产业配合发展,特别是商业和新型服务业。比照世界上其他的金融中心,如香港、纽约、芝加哥、东京,这些金融大都市都适当的拥有城市的工业网络。缺乏了工业基础,那么这个城市将失去其根本所在,也就没有了发展的潜力。天河天河发展工业,存在这以下几点的必要性:
①地价因素。天河地理位置优越,原东圃沙河地段地价相对低廉,交通便利,非常适合发展工业。
②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城市居民消费品不可能完全依赖外地供应,因而天河的城郊还是有工业存在的必要性。
③解决就业。城市居民人口的增加以及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给城市的劳动就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适当的工业企业,能舒缓部分的压力,维持社会的稳定。
④推动经济的增长,对其他产业亦有推动作用。工业企业作为上游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带动其他产业,其效益有放大效应,给GDP带来显性与隐性的增长。
(二)广州的重点发展在番禺南沙,天河应合理界定自己的角色。
南沙拥有优良的海港,广阔的土地,比邻香港、澳门的优势,所以作为广州市乃至广东省的重点发展地区,其计划工业产值相当于再造一个广州。但是,即使南沙拥有这样明显的优势,天河还是拥有着部分的相对优势。好比“田忌赛马”,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我们的优势去有重点的去发展工业,既可促进天河的工业发展,也可作为南沙的有益补充,全方位的完善广州的工业框架。
拥有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
广州市火车运输脉络的东部枢纽座落于天河,广园东路贯穿东西,环城公里纵横南北,构建成天河运输的主动脉。吉山物流中心的落成,极大的增强了天河仓储的心肺功能。在这样完备的硬件设施支持下,工业的发展就有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天河位于城市发展的中心,比邻黄埔海关,离番禺南沙新生的工业生产基地仅40分钟的车程,拥有东圃和沙河为工业的腹地,可以作为南沙工业基地的有益补充。适宜发展绿色工业,无污染工业。
在天河就拥有传统工业优势,好比制衣行业。天河的商业发达,衣服的销售有着广阔的市场,天河北、珠江新城的许多高级卖场就有不少是时装店。如果在较近的地方有其设计中心和高级手工成衣车间,更能对市场作出快速的反应,极大的有利于衣服的销售业绩,必要时甚至可以把顾客带到车间为某些特殊的单件订货同步地制出成品。这时,天河工业的地理优势就恰如其分的凸现出来了。
②拥有“信息与高科技”的强竞争力品牌。
要把工业企业的最有活力的核心,工业设计中心,研究开发中心留在天河,形成核心板块,与珠江新城、天河北的金融商业中心板块紧紧相扣。
天河信息网络的搭建有着天然的优势,再加上自身的辛勤努力,已经初具规模。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众多国内外知名高校云集天河,其密度在全世界也处于领先水平。高校内有着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打造起了天河信息网络的筋骨。天河信息网络的搭建拥有着先天优势的同时,天河人也在无时无刻的丰富着其中内涵。天河信息网的成功,使得天河信息的品牌在全国创出来名声,成为了天河软环境的无形资产;政府牵头的区府与行政街道之间的网络平台更是把原有的网络向全方位拓展,提高了纵横的延伸。
(三)天河今后发展工业的思路。
1.思想上打造天河工业的特色品牌,与全市的发展趋势相得益彰。
天河区作为广州市的中心城区,其工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广州市工业的整体考量,否则将无异于闭门造车。但是,如果仅仅是跟随着广州市的步伐,天河工业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陷入被动。从目前的形势看,广州市乃至全省工业的重点发展地方在番禺南沙,大量的资源用于当地的基础建设,大批的优惠政策为当地的工业发展服务,如果我们只是跟在后头喧哗、起哄,最终将在这场建设的洪潮中迷失方向,导致拖累整个天河经济增长的结局。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全面考虑到自身的资源富裕稀缺的分配情况,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扬天河的工业特色,推动天河的可持续发展。
2.几点建议:
1)高科技工业与都市型工业并存;
2)国有、私营和外资三足鼎立;
3)服务型工业为主导,打造天河工业的轻型舰队。
审核:丁 斌
执笔:张 昶